热气蒸腾的暑夏里,对于农民来说,没有什么比“丰收”两个字更醒神悦耳。“平均单产837.2公斤!”6月19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组对平度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蓼兰镇核心基地小麦-玉米“超吨半粮”高产示范田小麦进行了实打测产。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测产的示范田种植品种为“青农7号”,种植面积150亩,实收面积3.4亩,收获小麦总籽粒鲜重3026.57千克,杂质率0.1%,籽粒平均含水量为18.1%,按13%的标准含水量折算,示范田实际平均单产为837.2公斤。“好,好,好!”听到消息,示范田基地负责人侯元江激动地在地头对着麦田拍起手来。 土地最为诚实。侯元江说,伺候粮田就是养孩子,四时耕作,哪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如今看着自家孩子再次当上“状元”,已经61岁侯元江笑得像个考试拿到奖状的孩子。自2018年小麦突破800公斤,这块示范田已经4次在夏收中拔得头筹。“冠军”粮田,到底有何良方? 在擦黑的麦田边,老侯跟记者分享起他的“种粮经”:“这片地用的种子是‘青农7号’,是在青岛市农技中心等单位的指导下,我们自主选育并通过审定的新品种,这个品种株高适宜、抗倒性好、抗病性强、千粒重高、产量潜力大,审定当年就创出亩产812.7公斤的超高产水平。”良种是丰产丰收的关键。为了加快良种推广,今年青岛在全市开展了“万斤良种送百户”活动,选取100家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种粮大户,每户分发100斤小麦新品种进行试种,通过大户带动小户选用优良品种,助力粮食产能提升。 从2018年开始,青岛农技人员、科研院校、科技示范基地工作人员经过五年的“产学研用推”科研攻关,帮助侯元江把这块田的粮食产量稳定在了800公斤以上。主要就是通过深翻粉碎还田、腐熟堆肥还田等秸秆利用技术,加大秸秆腐熟菌剂和复合菌剂等配套产品应用,提高秸秆科学还田水平,提高土壤肥力。青岛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民介绍道。 把技术写在土地上、装进丰收的粮仓里,侯元江的示范田可以说是青岛集成绿色增粮高产技术模式的一个优秀范例。通过宽幅精播技术,有效提高单株成穗率,并解决了超高产田小麦倒伏问题;通过自动喷灌、滴灌等技术实现了水浇地小麦无畦背种植,土地利用率提高10%以上,有效增加了亩穗数;通过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增施微生物菌剂等绿色健身栽培技术,实现水肥菌药精准管理,解决了作物重茬土传病害重(显著降低小麦茎基腐、纹枯病等发病率)、灌浆期干热风影响千粒重提高的制约因素,为实现超高产集成良法。“针对青岛农业水资源缺乏、水肥利用率低、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我们会同农技推广部门协同攻关,对科学选种、激光平地、精量播种、生物堆肥、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微生物菌肥根际调控、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及智能农机作业等单项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形成了以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全程机械化为核心的‘超吨半粮’绿色增产技术模式。”说起“超吨半粮”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山东省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姜雯教授侃侃而谈。 技术支撑、机器给力,想不多打粮都难。通过应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卫星整平、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无人机精准喷洒、智能监控和智能收获等智能农机装备,有效减少了收获环节落穗、落粒、抛洒、破碎等产量损失,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内,低于2%的作业质量标准和农业农村部要求的1.2%的平均水平,全方位提升粮食收获质量,确保颗粒归仓…… 除了在平度市蓼兰镇开展绿色增粮技术示范外,青岛市农技中心还在莱西市开展砂姜黑土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在即墨市开展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在胶州市开展高效轮作技术示范、在青西新区开展机艺融合技术示范,均交出了喜人的高分成绩单。据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6月18日下午5时,青岛全市应收小麦350万亩左右,已收331.7万亩,当日上阵联合收割机5100余台(套),玉米机播179.42万亩,麦收进度达到9成半以上,小麦机收、玉米机播率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