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袤田野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在这片热土上,一个个汇聚各类资源要素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渐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撬动社会投资的重要平台。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监测数据显示,全国批准创建的2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827.72亿元。 初春的阳光从枝叶间倾泻而下。为受冻的树重新补苗,开沟施肥后,再剪去枯枝杈桠迎接嫩绿的新芽,在漫山遍野的枳壳树林里,付新根和村民们一遍遍洒下汗水。“有了盼头,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在付新根的记忆中,过去这里一直是一片生长着稀松残次林的荒山地,“几乎不能为村里人带来任何收入。” 这块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吴城乡塘下村的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是近年来樟树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中药材产业振兴,引进社会投资完成土地改造,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而建立起来的。 江西省樟树市塘下村村民在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施肥。资料图由此,包括付新根在内的476户村民成了种植基地的“大股东”,曾经“全村无产业、增收无来源、发展无带动”的“三无村”有了可以依靠的“金山”。 如果没有引入投资,塘下村人守望着的可能仍然是荒山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美乡村,实现农民增收,必须破解资金短缺难题,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袤田野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在这片热土上,一个个汇聚各类资源要素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渐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撬动社会投资的重要平台。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监测数据显示,全国批准创建的2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827.72亿元。那么,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如何撬动社会资本的,社会资本为农民带来什么,又该如何更好地引导社会资本在广阔农村大有作为? 61岁的付新根几十年都是守着荒山过来的。能有企业投资,把残次林变成枳壳林,“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樟树市产业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谢永刚的记忆中,樟树市虽因药而扬名,但过去主要是加工炮制和集散地,产业链条短,中药材种植规模不大,规范化种植水平不高,加上很多灌木类药材投资周期长见效慢,除了少数农户或合作社小规模种植,很少有企业会把目光投向种植环节,因而产业发展对农民的带动作用也比较弱。 杨耐根是樟树市中药材种植较早的参与者,从1996年开始就种植了30亩枳壳、车前草等中药材。“但很长时间一直处于规模小、发展慢的状态。” 10月27日,在重庆大足区玉龙镇清源村,村民在中药材种植基地栽种车前草(无人机照片)。王全超 摄 新华社 发“扩大投资,做大规模,是我从一开始便有的想法。”杨耐根说,但现实中会遇到重重障碍。首先是产业链不完善,如缺乏仓储配套,采收后即使遇到市场低价也得亏本出售;其次是融资难,由于没有抵押物,缺乏配套政策支持,几乎得不到银行贷款;另外,种植还要应对不可预料的自然灾害,“很多年是咬着牙才硬挺过来的。” 也有投资者没能坚持下来。2009年左右,看到中药材吴茱萸价格上涨,有一家过去种植果树的企业转行,投了一笔资金种下吴茱萸树苗。但从2011年开始,吴茱萸的市场价格一路下跌,最低时每公斤跌至40多元。坚持几年后这家企业只好退出。但随后吴茱萸价格又一路看涨,到2018年每公斤涨到近400元,是最低点时的近10倍。 “农民搭配着少种点,遇到价格高了多卖点,价格低时也就不细算账了。但企业投资一定会考虑盈利,有过几次投资受困或失败的例子,再投资就很谨慎了。”回忆起几年前吸引投资发展中药材产业,谢永刚更多的感受是困惑和无奈,“没有一个突破口,几乎就无从下手。” 事实上,樟树市曾经遇到的难题也是很多地方在创建产业园之前普遍的经历。在一项项政策出台、一家家企业落户、一个个项目实施之前,许多地方都曾不同程度“缺肥少水”。 地处河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地带的河北省平泉市有40多年的种菇历史。“虽然种植历史悠久,规模较大,但过去食用菌加工环节薄弱,精深加工几乎为零。”平泉市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主任袁德华回忆说。 “全市食用菌种植规模基本趋于稳定,鲜菇销售市场竞争加剧,靠种植增量求发展遇到‘天花板’后,我们一直想招商引资,发展精深加工产业。”袁德华说,但过去与几家在本地从事种植的大型企业接触多年,多次沟通磋商,也没取得实质进展。“产业链条短,缺少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没有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单靠一两项优惠措施很难让投资者做出决定。” 河北省平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菌汤水饺生产线。姚金林 摄初春,在有“千年梨乡”之称的山西省隰县,23万亩依山栽种的玉露香梨树正在孕育新芽。这些遍布山坡高地的“富民树”是经原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推荐,于2003年开始“换品种”后陆续嫁接栽种的。但一度由于缺少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分选包装、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招商一直难以突破。 终于,农业领域对资本的渴求迎来了国家的利好政策。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家对工商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加大鼓励支持力度。同时,多个部委也相继印发文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伸,农业农村经营效益日益提升,投资农业的前景和效益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和资本开始将目光投向农业领域,寻找通畅的渠道和合适的土壤。 一边是招商引资的需要,一边是下乡投资的热情。随着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17年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产业园便逐步成为这两股力量汇合的新平台。 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产业园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 2018年,樟树市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自此将产业园创建与“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协同推进实施,出台吸引社会投资的一揽子政策,制定一系列投资引导和奖补措施。 谢永刚深有感触的是,“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参与投资,除了市场需求,很大程度上还在看政策风向和奖补力度。”政府划定一个区域,建立一个平台,加大力度推动一个产业发展,会对投资产生很大的引导力量。 在产业政策引导的基础上,加大项目奖补很快就会调动起投资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又会持续传递放大,“因为人都是带动起来的。” 同时,针对企业融资难、人才短缺、中药材价格波动大等问题,产业园实施了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如协调金融机构、担保公司推出“信用贷款”“地上附属物抵押贷款”“药商贷”等多款贷款产品,并加大贴息力度;配套建设了占地520亩的江西樟树中医药职业学院;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中药材价格指数保险”等农业险种。 种了20多年中药材,一直想投资壮大规模的杨耐根终于等来了机会。“对我们来说,扩大投资的决定因素主要是能不能融到资和融资的成本。现在拥有的种植业资产经产业园评估后,从银行很轻松就能贷到款项,而且还有园区贷款贴息,追加投资和流动资金的短缺难题一下子就缓解了。”同时有了价格指数保险,也不用再担心种植环节亏本的问题了。“也就是说,投进去赔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 解决了资金难题,没有了亏损的顾虑,再加上园区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支持,杨耐根从个人种植发展到成立合作社,后来又成立了江西智汇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种植规模也在短短几年间扩大到1.1万多亩,并在产业园奖补政策支持下,投资建起仓储冷库,建成加工厂房,建起销售体系。 通过产业园平台作用,除了越来越多投资方参与中药材种植,樟树市中药材产业链收储、加工、交易、科研等环节也陆续引入社会投资,近几年累计吸引社会投资额超过90亿元。 而当产业发展形成集聚之势后,自然又会形成对社会资本的强大吸引力。谢永刚印象最深的是,过去樟树一直想引进一家中药材检测机构为药材科学种植提供精准指导,但经过3年多时间多次交涉,对方一直处于犹豫状态。后来在产业园建设的推动下,这家机构终于做出决定,投资几千万元在园区建成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检测实验室。 从樟树市向北1800多公里,当我们来到平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时,可以看到在产业园平台上,配套支持政策产生的引导效果。袁德华介绍说,产业园通过撤并行政村,腾出约500亩建设用地指标,采取“增减挂钩,指标置换”方式,保障园区建设用地。同时自2019年起,每年增加财政预算1亿元,支持产业园建设,并设立蘑菇基金公司、担保公司等形成对金融资本的撬动杠杆。在这一系列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园区每年落地社会投资金额达10多亿元。“投资者做决策的速度仿佛一下子快起来了!” 河北鲜派食品有限公司正是在产业园引导支持下投资建厂的一家企业。短短两三年时间,总投资约2亿元、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加工厂房落成,几个板块的多条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我们过去在平泉从事食用菌种植,前些年虽然政府一直鼓励发展食用菌深加工,但自有资金有限,财政奖补力度弱,如果贷款,每年利息就是一个不小的成本,这么大的投资我们真是不敢做。”公司董事长齐艳斌说,后来平泉创建国家级产业园,把食用菌加工业作为发展主导方向,除了用地支持,周边基础配套,建设项目奖补,还在贷款利息上出台了补贴政策。“我们能切实感受到扶持力度前所未有,利息负担可大大降低,相当于给我们下决心加上了最重的一颗砝码。”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东田庄乡大吴庄村的农民在库房码放刚采摘的平菇。杨世尧 摄 新华社发 同样,隰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把投融资机制创新作为吸引投资的重要措施,注入风险补偿金,以1∶4的比例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推出“银政园区贷”等金融产品。“我们还通过设立‘种子基金’壮大村集体经济,再由村集体以股权合作形式,撬动北纬三十六度、广鑫农业、北京地中宝3家企业累计投入几千万元,建成现代化梨果分拣包装生产线、冷链仓储设施。”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冯海清说。 从全国范围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启动以来,遍布全国各地的一个个产业园密集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乡村产业高地,为吸引社会资本创造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形成吸引“头部”集群的强大“磁场”。 “这是好事。”“这对村里发展太好啦。”付新根对几年前产业园准备引进企业投资,在村里种植中药材时,村民代表召开议事会的情景记忆犹新。 但得知投资方江西梦达实业有限公司计划采用流转方式租用土地后,大家心里就犯嘀咕了,因为这种运作模式村民参与程度较低,享受不到产业发展增值后的收益,开始时高涨的热情一下子就凉了一大半。 后来,村里和投资企业协商达成“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合作意向,并确定由村委会牵头成立富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负责衔接企业与农户相关事宜,组织基地劳务用工等。这样既可减轻企业发展之初投入大、见效慢的压力,也可照顾到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 对于这种合作方式,村委和村民先是提出企业、农户和合作社以50%、40%和10%的比例持股分红。“但我们经过再三考虑和研究后认为,投资农村只有让农民享受到最大的利益,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才能让事业得到长远发展,所以最终决定农户、企业、合作社按照5:4:1的比例持股分红。”现在回想起来,江西梦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四平仍然觉得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 这样,农户、企业与合作社以“541”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 在谢永刚看来,社会资本投资首要目的是获得利润,实现增值,投资农业也不例外。但投资农业还有特殊之处,体现在要从农民手中流转或通过与农民合作取得土地使用权,需要固定或季节性雇用农民,也可能需要从农民手中采购原材料,所以只有让农民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实现双方共赢,才有可能实现长远发展。 “事实上,多数农业领域的投资者是从农村走出去的,他们重新投入农业也有农村、对农民感情深厚的缘故。” 在樟树市塘下村的枳壳吐绿时节,平泉市产业园卧龙镇碾子沟村27岁的尹双勇和家人正在“自己”的香菇种植大棚内忙碌着。之前外出辗转多地务工的尹双勇正是平泉市产业园创建之后,在投资企业“公司+农户”模式带动下返乡的。“我们不需投入一分钱就能先使用大棚及菌棒等,有稳定收益后才支付租用费。” 当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山城重庆时,涪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70余万亩的青菜头又到丰收季,为起伏不平的山地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碧绿。在产业园引导资本发展榨菜加工业的推动下,榨菜加工能力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之前,青菜头砍收后会不时遇到价格下跌,但现在有产业园牵头设立的较高收购保护价机制,农民只要种好就能卖出好价钱。 对此,涪陵榨菜集团董事长周斌全曾经这样说过:“只有保障了农民的收益,才能提高种菜的积极性,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原材料品质。所以对菜农的保护,就是对企业的保护,也是对整个产业的保护。” 我们看到,在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工商社会资本投资主阵地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农户等普遍结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广大农民并没有被排挤为“局外人”。 同时,大量资本流入农村地区,在推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下乡,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带动深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等方面也发挥出积极作用,激活大量农村“沉睡”资产。 虽然成了“大股东”,但开始时付新根和村民们仍然有所顾虑,“因为树是种下去了,但几年后效益怎么样?药材采收后到底会卖多少钱?大家的股权怎么保障?又能不能按时拿到分红呢?” 其实,塘下村村民的担心,樟树市产业园在引入社会投资时就已经考虑到了。“既然投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带动起来的,那么产业园在投资方向、规模、进度、后续经营管理以及投资方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方面就要进行规范引导,为投资项目良性发展持续做好服务。”谢永刚说,樟树市近两年为此出台多个文件,明确了中药材种植、加工、品牌创建、产品研发等几大投资方向,并在融资、人才、科技、营销等方面持续完善服务机制。 具体到塘下村的中药材种植,解决村民顾虑的办法是对梦达公司发展中药材仓储、加工、销售等进行持续扶持,为项目良性运转提供保障。并由富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负责记录基地每一笔投入资金和劳务用工等事项,中药材挂果后记录每一笔收益,确保农户应得每一笔分红一分不少、村集体收入一分不落。 对于产业园的持续引导规范和经营环境的改善,杨耐根深有体会:“在园区科技特派团的长期指导下,我们不仅对果实性状差的品种进行了更换,而且还开展了枳壳鲜果直接加工饮片的试验。”同时,在园区产业链延长,配套产业完善的背景下,产品检测、包装、销售等都能得到更便捷服务,既节省了时间也降低了成本,“所以附加值的提高和效益的提升就有了更多支撑。” 当借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招商引资的难题被资本大量涌入的状况取代后,河北省平泉市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社会资本投资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跟风性。对于落地的投资项目,如何做好后续跟踪,确保项目进度以及建成后的良性运营,我们也感到责任重大。”袁德华说。 针对这些问题,平泉市产业园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总体产业发展规划。所有的投资都要根据规划落实,这样就在事前对投资方向形成一个引导。“所以几年下来,食用菌深加工没有片面集中在少数产品上,而是全面开发出菌菇合成肉、食用菌调味品、香菇脆片、菌汤水饺等系列产品,形成丰富的产品矩阵。”产业园建立了由市领导牵头的协同服务机制,并从科技支撑、人才引进、品牌打造等方面补短板、强服务,持续优化改进投资环境。 在衡东县三樟镇义门村,村民将采摘的香菇装进冷库存放。曹正平 摄 新华社 发“投资项目实施以来,我们能感受到几乎方方面面高效率的协同服务,所有手续申办都是一路畅通。”齐艳斌感慨地说,比如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通常可能需要半年时间,但在产业园协调下只用一个月就办了下来,“对企业来说,提前投产不仅意味着投资本成降低,而且还能提前实现收益。”另外,项目投产后,产业园在产品研发、组织参展、商超对接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和服务,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对于规范引导社会资本下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琦教授表示,地方政府可以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制定相关政策,吸引更多专家团队、专业技术人员、毕业大学生等参与农业农村发展,进而促进社会资本运营专业性和规范性提高。 中农富通农业规划设计院院长白春明认为,产业园可统筹制定涵盖市县、乡镇、行政村的三级综合性规划体系。同时基于发展规划、消费人口分布、市场需求建立投资准入制度,合理布局社会资本投资环节和密度,有针对性地引导投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保障社会资本投资效率。 “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下乡,除了事先规划,还应该根据投资进展情况建立一个项目准入、淘汰和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工作实践,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傅航说,农业产业园在创建过程中还可以设立一支“种子基金”,以低利息持续滚动孵化并推动优质项目成长,形成撬动社会投资的长效机制。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常力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