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始建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取“大丰大足、丰衣足食”之意,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美誉。近年来,大足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8月21日,“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大足区。大足区委书记陈一清以“勇担新使命 争当排头兵 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为题作了主题发言。陈一清表示,大足区将秉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大足区将坚持把城市发展作为最大动力,把乡村振兴作为最大潜力,推动城乡优势互补、功能互促、要素互动,努力实现高质量、全方位的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大足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实践经验。 大足城区被绿色包围。大足区委宣传部供图 突出石刻文化特色 围绕“四化”提升城市品质 在推动城镇能级提升方面,大足区围绕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大力进行城市提升。 占地1300亩的香国公园,是大足展现国际化的窗口。这座获得“重庆最美公园”“市民口碑奖”双重荣誉的公园,也是大足在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景融合发展的一个力作。 以公园建设为城市添绿,是大足城市品质提升的显著特色。大足已高品质建成集休闲健身、文化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慢行步道系统,建成北山步道、濑溪河景观步道和棠香人家等步道,以及香国公园、圣迹公园、海棠湖公园等一批公园广场;并完成石刻大道、龙棠大道等城市干道景观绿化等。 在提升城市品质中,大足还注意充分运用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理念,建设海绵城市。 大足区香国公园。大足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老城区功能完善上,大足区的体育运动中心、城市综合展览馆、图书馆等“三馆一中心”已建成投用;吾悦广场、大融城等商业综合体建成投用;学校、医院、停车场、公厕等生活配套得以完善;提档升级了农贸市场,城市市容市貌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大足区还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小镇集群,打造带动乡村发展的“新引擎”。比如,挖掘传承千年五金锻打工艺,打造龙水“五金小镇”;发挥“重汽摇篮”优势,打造双桥“专用车和光电小镇”,建成西部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选准新赛道,打造万古“新能源摩托车和智能电梯小镇”;以及邮亭“锶盐新材料产业小镇”、三驱“文创小镇”、宝顶“世遗小镇”、拾万“稻渔小镇”、雍溪“花卉小镇”、高坪“蜂蜜小镇”等等。 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特色产业小镇集群,有效吸纳本地群众“家门口”就业达6万人以上。今年上半年,大足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居全市第7位。 大足区“三馆一中心”。大足区委宣传部供图 拓功能挖价值 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的示范如何体现?大足区致力于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深入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重点在打造乡村特色产业高地上进行示范。 拾万镇的重庆隆平五彩田园景区,就是大足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成功典范。这个由袁隆平院士亲笔题名,全国唯一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景区,是从粮油生产中拓展出来的乡村旅游景区,围绕优质富硒粮油产业,打造集“高科农业、休闲观光、科普研学”为一体的农旅文商融合田园综合体。 目前,这一综合体已建有稻油轮作基地、五彩农庄和生态餐厅、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观景台等旅游配套设施,打造了墙绘、彩色步道、袁隆平卡通头像等文化景观,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也落户其中。 重庆隆平五彩田园景区。李燊 摄 大足黑山羊,是大足从乡村挖掘出来的又一产业宝贝。这一经过长期繁衍与自然封闭选育形成的畜牧品种,通过持续其选种保育和产业化发展,现已成为大足一项特色产业。 目前,大足黑山羊已注册地理标志商标,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审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并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传统养殖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大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6年末,大足区将生产大足黑山羊种羊40万只,联动起川渝共建年产200万只山羊产业集群,实现一产产值8亿元以上,综合产值20亿元以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大足通过深入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发展起了粮油丰收、农旅融合、功能多元的乡村特色产业,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探索出了一些有效路径。 多元化多层面 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的示范,最终落脚点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2021年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实施方案》,明确大足区承担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等3项试验任务。 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大足区深入实施“5513”创新举措,扮靓城市“后花园”。其中,第一个“5”指的是农村“五合一”综合改革试点,包括“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闲置宅基地腾退、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确权确股保利益、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五项改革。 大足宝顶镇东岳村。大足区委宣传部供图 为了激活农村宅基地这个庞大的“沉睡资源”,大足区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健全农村宅基地收益分配机制,健全农村宅基地监管机制,逐步破解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 如今,每到盛夏时节,大足区五星社区的“如梦荷棠·山湾时光”的千亩荷花就将呈现一派秀美景色,吸引了众多市民竞相观赏游玩。 “如梦荷棠·山湾时光”是大足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项目之一。2021年,棠香街道五星社区抓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机遇,以谢家湾37.17亩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大足鑫发集团通过市场交易拍得该土地使用权,投资8000余万元打造“如梦荷棠·山湾时光”农文旅项目,让小山村逆袭成了网红打卡地,也带火了周边的农房。 “城乡融合的示范,最终落脚点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大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大足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加快释放了“人”的活力、激活了“地”的潜力、激发了“产”的动力、打造出“乡”的魅力,有效推动了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有机融合。 目前,大足区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实施农用地整治19.7万亩,新增耕地1.1万亩,腾退宅基地9535户、面积5054亩,入市102宗、面积3261亩,唤醒了农村“沉睡”资源,增强了乡村“造血”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