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聚集三农企业推荐供求信息现代农业展会招商观光农业农业新闻名优产品特色产品
首页新闻中心聚焦三农  
 
围着产业转 追着幸福跑 “牛”支书的致富法子多
来源:多彩贵州网 点击数:4570次 更新时间:2024-6-19

   铜仁市德江县桶井乡场坝村党支部书记安中流每天起早后必去三个地方——牛场、鹿场、牧草基地。

  每一头牛是否正常吃草,每一只梅花鹿是否欢快活泼,牧草长势是否良好,他都要一一仔细观察。因为这里是场坝村的“钱袋子”,该村现在成为人均年收入15200元的富裕村,靠的就是这些产业。

  正因如此,当地村民都亲切地称呼安中流为“牛”支书,是他带领村民从养牛开始,一步步走上了致富路。

  场坝村地处乌江岸边,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头多,土地少。全村500余户1900余人,人均只有6分土地。如何在贫瘠的土地上挖出“金疙瘩”,让村民们都富起来?安中流可花了不少心思。

  安中流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末外出打工。打工10年后,揣着节衣缩食攒下的积蓄,回村办起了养鸡场。

  “2000多只鸡,每天要数百斤粮食作为饲料,成本高,一年下来,与外面的大型养鸡场比,不论是肉鸡还是鸡蛋,都没有价格优势。”安中流回忆,养鸡的成本高,也很难带动其他村民养殖,于是,他结合村情和多年的打工经验,想到了养牛。

  “牛吃的是草,饲养成本相对较低。”安中流说,如果购进一头半大的牛,一年后按成牛卖出,毛收入可以对半赚;如果购进一头不太肥的牛,通过3至5个月催肥后,可以赚取1000元左右的利润。

  账算明白了,市场考察清楚了,安中流的养牛“事业”正式启动。2004年,他购进了第一批60多头牛。

  “肉牛不缺市场,供不应求。规模可大可小,养殖多少头根据自身的能力来定。”随着安中流养牛成功,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养牛队伍中。

  为了让村民们放心养殖,他向大家承诺了“三包”,即包找牛源、包引销路、包同样售价。就这样,这家3头,那家5头,一户养7至8头的也不在少数。安中流作为带头户,一直保持在100头左右的规模。

  在安中流的带动和帮助下,场坝村平均每年出栏肉牛保持在400头左右,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养牛村。

  “‘牛’支书的办法多,有他带着大家干,我们都很放心。”村民安正青说,多年来他一直跟随安中流打工养牛,不仅学会了养殖技术,还供养了3个儿女读书,大女儿还考上了华东师大。“如果没有‘牛’支书的帮助和带动,我就没有今天的好生活。”安正青感慨不已。

  2019年,安中流成为场坝村党支部书记。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感到压力倍增。

  摆脱贫困后的场坝村,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

  看着村里400多亩绿油油的牧草,安中流认真思量,牧草能养牛,应该也可以养价值更高的梅花鹿。于是,场坝村去年成立了德江县鹿骤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养鹿产业。

  “养梅花鹿成本虽然高,但风险小。一只成年梅花鹿购进价在1万元左右,但一年可以割2次鹿茸,每次可以收割3斤,每斤价格大约在1600元。”安中流介绍。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随着数项产业的不断发展,场坝村人富了,村集体账上目前已积累103万余元,安中流被评为了第二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乡村振兴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一定带领大家走好共同富裕的道路。”安中流信心满满。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桂林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多措并举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下一篇:荔枝“小年” 广州多措并举力促“减产不减收”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说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lelvw V 1.9.0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互联网许可备案号:琼ICP备09004330号
邮件:特色农产品供求信息请发布到zgxdny@126.com 电话:15321758535  城市: 联系人: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