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放眼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人们铆足干劲,机器来回穿梭,油菜、小麦、土豆接连喜获丰收。砚山县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深挖烟田潜力,广泛推行烟粮协同发展,构建“种烟稳收益、种粮保安全、多元促增收”的发展机制。 在砚山县平远镇差黑村,曾经的千亩烤烟连片地已是另一番景象。随处可见一个个光滑饱满的马铃薯被翻挖出来,摆在田间地头。村民们采挖、分拣、装箱,忙碌有序,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遍地的“黄金豆”勾勒出一幅美好的夏日丰收图。 平远镇差黑村烟后马铃薯喜获丰收。 “我们差黑村今年种植了3000多亩土豆,大多是利用烤烟种植后的土地,现在正值采收期,亩产量达2吨左右,直接在地里就装车运送,主要销往浙江杭州、广东广州和深圳及广西、四川等地。”差黑村党总支书记田建成说。 差黑村只是砚山县8.24万亩冬马铃薯种植的一个缩影。砚山县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非常适合种植马铃薯,不仅烟农种植积极性高,还吸引了许多外省商人前来大规模租地种植。在马铃薯种植、田间管理、采收装车等过程中需要大量工人,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李绍亮是差黑村的一位种烟能手,去年种植烤烟25亩,每公斤均价高达36.23元,收烟结束后也加入了马铃薯种植大军。“去年种烟收入14万多,收烟结束后我自己种了10亩洋芋,又租了30多亩土地给外地老板,现在我家的洋芋已经挖完了,一家人就来做工捡洋芋,140一天,一片土地四份收入。等洋芋采挖结束,又刚好到烤烟移栽的时间了,一点儿也不耽误。”李绍亮家每年的种烟质量都很高,今年烟站还给他增加了烤烟种植合同面积。“面积增了技术可不会减!”对新一年的烤烟种植,李绍亮信心满满。 而走进平远镇大新村,又会看到另一番风景。黄灿灿的麦子像浪花一样随风起伏,成熟的蚕豆挂满枝条,令人赏心悦目。去年烤烟收购结束后,大新村种下的小麦和蚕豆迎来了收获季。 一大早,在大新村的烟麦轮作连片地里,麦子收割机来回穿梭,烤烟种植户王全华开着拖拉机来到路边等候装运小麦。“自从去年11月撒下这些小麦,我就没怎么管过,收割也是用机器,目前每亩能卖600元左右,‘懒庄稼’也能带来高收入。” “烤烟与小麦、玉米等作物轮作,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有效调节土壤肥力,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砚山县洪福烟站的技术人员介绍,“烤烟+小麦、玉米、蚕豆等轮作模式具有多重优势,作物采收后,秸秆打碎还田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既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平远镇大新村烟麦轮作连片地。 依托烤烟产业的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和效益优势,砚山县不断探索发展烟后作物,构建了烟粮协同发展的“一田多种”轮作制度,有效盘活了闲置土地,既实现了耕地的高效利用、养护,又增加了农户收益,土地综合效益明显提升。2023年,砚山县完成烟后小麦种植10000余亩、玉米种植4000余亩、紫薯种植700余亩,建成国家级烟区产业综合体3个,打造了20万亩“水稻、玉米+烤烟”的双优产业带,每年助农增收3839万元。 下一步,砚山县将主动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坚持“既保障粮食安全,又促进烟叶发展”的思路,广泛推行“粮+烟+N”轮作模式,以耕地为载体,以产业为抓手,以融合为路径,提高烟田复种指数,持续提高烟农收入、推动烟区兴旺、促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