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成果拍卖会在宁夏农林科学院举行,现场近20家企业对心仪的项目展开竞拍。此次拍卖会不仅展示了农林科学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丰硕成果,还探索了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为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拍卖会共遴选了10项成熟度高、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的农林科技成果进行拍卖,涵盖了农作物、蔬菜、畜禽养殖、农业废弃物利用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有机无机复混肥产品开发与应用、奶牛养殖粪污生物强化处理、光伏基地农光互补植被恢复高效种植、苜蓿切叶蜂田间授粉4项等技术;小麦“宁春69号”、水稻“闽宁1号”等6个作物新品种,涵盖了农作物、蔬菜、畜禽养殖、农业废弃物利用等领域。这些成果都是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反复试验、精心培育的结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拍卖会上,各项科技成果竞争激烈,最终全部成功拍出,总成交价达到331万元,溢价率高达25.4%。其中,“光伏基地农光互补植被恢复高效种植技术”以76万元的成交价夺得“标王”,充分体现了市场对这一科技成果的高度认可和期待。此外,“奶牛养殖粪污生物强化处理技术”也以其创新性和实用性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成为拍卖会上的另一大亮点。 科技成果拍卖是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的一种主要方式,是帮助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拍卖价格的高低体现了成果的价值,市场的接受度,我就觉得非常好,让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更有获得感。”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张建福说。 近年来,宁夏农林科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创新引领、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25项科研成果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占全区农业类获奖总数的半壁江山,充分展示了宁夏农林科学院在农业科技领域的雄厚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层面,宁夏农科院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科研质量为抓手,推进“科技强、产业兴、农民富”。同时,该院以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为契机,突出成果转化,加快成果应用。“举办拍卖活动是加快推进宁夏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之举,对探索农林科研成果走向市场,让科技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走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有着重要意义。”宁夏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宁夏农林科学院将继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探索更多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同时,也期待与更多企业和投资者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为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科技成果拍卖会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科企沟通合作,有利于扩大成果影响力和显示度,有利于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同时,中国银行宁夏分行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举措,联合中国银行量身定做“成果转化贷”,为企业提供低利率金融支持,构建成果转化“科技+产业+金融”新机制,力促更多科技成果为企业所用、助企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