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会杭州的春天,一定离不开西湖龙井。作为“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龙井茶既是茶客们翘首以盼的春天味道,更是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文化标签。3月13日,“龙井43号”品种正式开采,预示着杭州全面进入“西湖龙井时间”。在龙井村、梅家坞村、翁家山村等一带,许多人已迫不及待上山品茗,在景区狭路与茶叶运输车开始了摩肩之旅。 3月15日,记者赶至位于西湖名胜景区翁家山村,杭州沈徐荣茶叶有限公司创始人沈徐荣与伙计们正忙着收茶。窗口处,不少茶农送来了干茶,一年收成关键在此。茶区历来有“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晚采三天是棵草”的说法,尤其清明前,基本一天一个价。当天,是沈徐荣首日开放收茶,他自当亲自坐镇。
图为茶农们正在排队送来干茶。
与寻常不同,此时的西湖龙井茶身价颇为金贵。尽管送来茶叶的茶农,绝大多数早与沈徐荣签好订单,但具体茶叶长得如何、采得如何、制得又如何,还得现场品鉴说了算。只见先取样,编上号后,直接开泡,看外形、观汤色、闻香气、品滋味,“关关硬碰硬,盲评实打实”。品完后,沈徐荣与一众人现场定价、现场称重、现金交易,堪称壮观过瘾。
现场定价、现场交易,图为茶农们正在领取卖茶所得。
此番,杭州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赵芸受邀而来。一同评审与品鉴的间隙,她与另一名研究员郑旭霞还在现场授起课,与茶农们对比分析,到底何为好茶,有何改进之处。而这个过程,沈徐荣同样坚持了三十余载。几番交流后,常让茶农们获益匪浅。 收茶首日,沈徐荣一下付出了数百万现金。而与之同步,工人们则加班加点将收来的干茶再加工、分包装,第一时间交付到茶客手中,以奉上今春的第一杯西湖龙井,了却苦苦等待,更不负春日美好。
图为沈徐荣(右一)正在与工作人员一同审评茶叶。
61岁的沈徐荣16岁学做茶,白手起家,依靠口碑闯天下。2003年,他成立“狮峰苑实业”,此后又注册了“沈狮峰”,不仅种茶,更重销茶,通过打品牌、攒人气,带动更多茶农增收致富。目前,公司在全国各地经销商就有40多家,网点2000余家,其“沈狮峰”牌狮峰龙井茶更多次荣获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 赵芸作为科研人员,功夫自是了得,但一上午与沈徐荣一同品茶定价的经历,让她肃然起敬:“像沈总这样的茶人更可谓匠人,只要一抓、一闻、一看,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现场审评,让大家心服口服,其实更有利于让茶农们注重品质、提档升级,形成良性循环。”
图为赵芸(左一)正在向茶农们讲述制茶技艺。 记者从杭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杭州不断加强西湖龙井茶的品质管控和技艺传承,连续举办手工炒制技能比武、名优茶品质评价等活动,以及通过评选炒茶大师、推选非遗人才、实施炒茶集训,完整保留了西湖龙井茶的十大炒制手法,以进一步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技艺。 去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是全国44个涉茶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就建立了15个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中心。 对于广大茶客而言,品质风味自然是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据了解,从今年的品质来看,尽管去年发生了旱情,但未伤及茶树根系,同时群体种抗性强,受影响较小,加上今年以来气候条件适宜,经过综合研判,预计今年西湖龙井茶总产量仍保持稳定。同时,今年以来,温、光、水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效成分累积,加之大力推进增施有机肥、统防统治等绿色生产技术,加大炒制技术培训,提高炒制技能,综合这些因素,西湖龙井茶的质量今年也将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图为采茶工人们正在茶园里采茶。
目前,在西湖龙井产茶区,茶农们正抢抓时令,争取采下更多“明前茶”。来自浙江衢州、安徽黄山等地的采茶工纷纷抵杭,在一条条长长的绿色波纹中,头戴斗笠、腰挂竹篓、手指飞舞,与层峦茶山相映成趣。据悉,西湖龙井群体种将于3月下旬开采,总产量预计与往年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