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聚集三农企业推荐供求信息现代农业展会招商观光农业农业新闻名优产品特色产品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兴农  
 
守护粮食“芯片” 上海科研人员20余年投身“节水抗旱稻”育种
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数:3658次 更新时间:2021-12-31

   “水稻是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罗利军说。

  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出炉,罗利军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罗利军介绍,从水稻育种历史来看,上世纪50年代的矮杆水稻和上世纪70年代的杂交水稻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使中国水稻产量实现了两次重大突破。而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水稻育种一直没有大的进展,原因有三:一是水稻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低;二是品种存在高产与优质、高产与抗病、高产优质与抗逆性等优良性状难以兼顾的矛盾;三是水稻生产耗水量大,化肥农药施用量增加。

  水稻,是一种需水量很大的作物,稻田要高产,要付出高水、高肥、高投入的代价。中国水资源匮乏,水成了一道“紧箍咒”,让水稻的产量突破举步维艰。

  针对这些问题,“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项目团队组织成立了中国栽培稻分子育种协作组,历时20余年,系统地“守护”水稻遗传资源,在构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平台、培育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水稻新品种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供图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供图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以罗利军为首的一批科研人员开始“走南闯北”,进安徽、走湖北、下广西、入浙江……

  2002年冬天,罗利军带着团队来到海南,从无到有,建起了“节水抗旱稻”的种植基地。为何四处奔走?这是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因为在亚热带和热带的气候条件下,团队一年可繁育二到三代水稻。

  历经20余年,该团队突破水稻种质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研发出“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绿色超级稻”。该项目育成的新品种在国内累计推广达11.9亿亩,获经济效益1680.6亿元(人民币);在国外累计推广4423.4万亩。

  发展“节水抗旱稻”是一项具有国际引领性的原创科研工作,罗利军介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示范推广上,亚非国家的试种“种到哪里好到哪里”,但产业化进程相对较慢。不过他表示,越南等国的推广慢慢有进展,预估未来10年会有很好的发展。

  罗利军说自己是个“没有什么动人研究故事的人”。有记者问他这些年的经历时,他直言:“你们记者很爱问这个问题,但其实没那么复杂,工作就是工作,没那么坎坷,就是按部就班地做事,坚持去干。”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2020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达37.9% 下一篇:年产值超10亿元 “中国香榧之乡”带动5万农户致富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说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lelvw V 1.9.0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互联网许可备案号:琼ICP备09004330号
邮件:特色农产品供求信息请发布到zgxdny@126.com 电话:15321758535  城市: 联系人: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