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至,麦飘香。 6日上午,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店头镇的一片麦田里,全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拉开帷幕。这标志着山东6012万亩小麦自西南向东北、由零星收获转向集中收获。 只见现场10名农机手分别驾驶农机出发,匀速前进。10分钟时间,金灿灿的麦田就被剃了个“板寸”。 收割完成后,裁判组拿着取样框和筛子进场,寻找撒漏在地面的麦粒,并收集、装进一次性纸杯,由此推算机收损失率。在籽粒水分等作业条件相同的前提下,粮食撒漏更少、机收效率更高的农机手才能在比武中胜出。 “我们组找了两个点位,接近3平方米的地块,找到的麦粒数只相当于两三个麦穗。”正在数着“战利品”的临沭县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王鹏峰说,这个损失率远远好于要求。 作为我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山东已连续多年、成规模地组织机收减损活动。预计今年“三夏”期间,山东将上阵150万台套农业机械。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19万台、玉米播种机24万台。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处长王乃生说,2022年,山东组织粮食作物面积50万亩以上的县市,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实现了比武活动常态化、全覆盖。今年,山东将继续组织开展粮食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组织常态化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推广一批高效装备、培育一批机收能手、宣传一批减损典型。 在6日获得山东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三等奖的农机手吴书同,是临沭县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眼下,合作社的约500亩鲁原502和约400亩济麦44都即将收获。 “三天前刚测了产,今年亩产能翻一番!”吴书同兴奋地说。去年麦季,由于临沭县降水偏少、墒情不足,导致合作社亩产不足500斤;今年麦季,降水及时、春季田管、“一喷三防”到位,加上自己勤学苦练的机收减损好技术,产量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夏粮夏油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为了减少天气、病虫草害等不利影响,保障夏粮主要作物小麦的产量,基层农技部门抓早抓实。 临沭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长胡涛告诉记者,本季小麦秋播后一度遭遇“断崖式”降温考验。为此,临沭县在早春时节就召开了农业生产现场会,研究部署应对措施。预计今年当地小麦平均亩产可达922斤,比去年大幅提高,可见前期部署的田间管理、春耕备播工作扎实有效。 夺取夏粮丰收,离不开科技的贡献。在全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现场,搭载双目深度摄像头和无人驾驶系统的雷沃谷神GM100小麦收割机在技术人员轻点手机屏幕后出发工作。潍柴雷沃农机技术人员张国栋告诉记者,除了能够主动躲避障碍、自主应对田间突发状况,这台农机还采用双筛模式,配备了清选系统等多项减损关键技术,不仅能让粮食收获高效,还能最大限度降低粮食损失率。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记者从山东省气候中心了解到,鲁南、鲁中大部小麦已进入成熟收获期,综合分析气象条件、10 厘米农田土壤相对湿度和小麦收获适宜度指标,预计6日至7日,全省大部地区天气晴好,有利于小麦已成熟地区收获晾晒及存储工作的开展。 为了把“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到手”,山东农业部门还与交通运输、应急管理、气象等12个单位组建了全省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储存应急处置工作专班,制定了《全省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储存应急处置预案》;联合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和陕西等7省农业农村厅,建立互助合作机制,签署了《黄淮海地区农机应急抢收抢种作业互助合作协议》;在全省组建了1331个农机应急服务队,在恶劣天气等特殊状况下“歇人不歇机”,确保抢收抢烘到位。 |